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一带一路”会是海外4万亿吗
2020-01-03 09:33:09

  贯穿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启动,未来数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贸易投资的增长潜力,对于诸多中国企业和银行可谓机不可失。一家主要做国际工程承包的上市央企高层的直观感受是,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海外项目信息越来越多,国内投资热情高涨,好多项目之前由于资金问题暂停,现在又重提。

资金来源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几家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机构、储备项目,但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从4月21日中国和巴基斯坦达成的总值460亿美元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看,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以多种方式提供融资。

然而,由于沿线65个国家政治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法律环境不稳定、文化宗教传统多元,海外投融资的风险不容忽视 ,尤其要重视演变成海外“4万亿”的道德风险。

不过,中资企业和银行海外业务拓展,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战略是正反馈关系,前者为后者铺平道路,后者为前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速布局

对于“一带一路”所需的总投资规模,多家机构有口径不一的测算,从1万亿美元到数万亿美元不等。仅凭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和1000亿美元的亚投行,显然不能满足,需要撬动更多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

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在海外基建投资方面经验颇丰,且即将获得外汇储备注资,将在“一带一路”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参与。

工行参与了五个中巴合作项目的融资,并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设立分行。截至2015年3月,工行已形成与“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国家和区域高度重合的境内外网络布局,在沿线18个国家有120家分支机构。

工行专项融资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工行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提前储备了130多个商业前景较好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预计1588亿美元, 涉及电力、交通、油气、矿产、电信、机械、园区建设、农业等行业。对于具体融资方式,他认为跟“走出去”大趋势有关,以前是以工程承包为主,传统出口信贷比较多,将来以投资为主,预计并购、投资类会多一些。

中行的目标是2015年“一路一带”授信200亿美元,未来三年不低于1000亿美元。建行也加速海外网络布局,今年拟增设8家海外分支机构。

股份制银行也在捕捉机会。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项目上游的商业性业务是关注重点。从过往经验看,海外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商业银行直接为海外基建、矿山项目提供信贷的风险较大。而为项目公司提供设备、服务的上游行业投资回收快,且项目公司在国开行的支持下,支付货款的风险较小。

    对于基建、矿山项目,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可考虑从供应链金融角度出发,提供保函、信用证等短期融资工具,获得跨境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

多家企业称,信贷额度和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明显增加,是很多项目能够启动的关键。上述做国际工程承包的上市央企高层说,今年以来国开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的信贷、保险额度大幅增加,为企业海外项目大开绿灯,直接点燃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热情。

“有了出口信用保险,银行才愿意跟进贷款。之前每年的贷款额度、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是小幅增长态势;‘一带一路’规划推出后,这些额度都大幅调高。”上述央企高层说。

此前,中信保董事长王毅介绍,已经梳理了“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储备库,目前跟踪的项目有180多个。

潜在风险

海外项目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上述工行专项融资部人士坦言“经常如履薄冰”,涉及境外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千差万别,风险还是很大的,有些国别和项目的风险确实没有看透,调查深度不够,好在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额外保障,相对比较安全,有的项目则是运气比较好。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比较担心的是,受“一带一路”带动,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订单突然翻番,对企业的管理、施工能力有很大挑战,这些订单如何履约?加之各地对过剩产能的认定标准不一样,法律、技术、环保都可能会遇到国际问题。

控制风险,项目筛选是第一关。上述工行专项融资部人士说,项目储备一般有预审,提前看看项目是否符合口味,有没有什么特殊因素导致不能做,也会做正常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一位国开行人士说,项目的法律风险、商业风险早就评估过,真正难以控制的是地缘政治和各国国内政治风险。

    从控制海外投资风险的角度看,也有必要扩大人民币在境外贷款和投资中的使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指出,“走出去”以美元为主要融资货币,也要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包括鼓励使用人民币向境外进行贷款和投资。因为有些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一些国家外汇管制,有投资后收不回来的风险,个别国家也可能宣布债务重组谈判,否则就索性不还。因此,需要与当地国家扩大货币互换,加强货币结算合作。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目前,境外企业和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已有在境内发人民币债券的先例,英国政府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已经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上述央行人士说,外国政府、一般商业银行都有可能发人民币债。未来随着境内外利差缩小,其他国家政府也有可能在中国境内发人民币债券。

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境外清算行网络逐步铺开,覆盖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随着沪港通推出和RQFII额度增加,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拓宽。这些都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接受人民币投资和贷款创造了条件。

工行副行长张红力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明确中资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以及人民币作为业务开展核心货币的地位。

不过,扩大人民币使用还需顺势、渐进而为。上述国开行人士认为,刚开始不会通过项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刚开始应减少不确定性,对方会觉得人民币有汇率风险,所以一定要关照对方的舒适度,通过摸索,逐步增加人民币的比重。

工行专项融资部人士也说,目前接触到的境外企业或项目公司,对人民币贷款和来中国发人民币债券感兴趣的很少。如果用人民币,肯定有特殊原因,例如设备从中国进口、钱是支付给中国出口商。不过,如果境外企业跟中国打交道比较多,资金价格也低,发人民币债券也是一个选择。

“我们是美元和人民币业务都可以做。但人民币做的较少,因为利率高、市场小,目前以美元为主,欧元其次。”上述工行专项融资部人士说。